2015年8月31日 星期一

異鄉NGO歷練 開啟了她的社運之路


專訪台灣人權促進會辦公室主任顏思妤
【文、圖/何宇軒】

顏思妤在Hydis工人來台抗爭時擔任口譯。

當韓國Hydis工人來台灣抗議母公司永豐餘集團惡意關廠解僱時,在群眾中總會見到台灣人權促進會辦公室主任顏思妤的身影。1990年次、熟悉韓語的她是工人們的口譯之一,當不諳中文的工人們遠赴他鄉表達訴求時,因為有顏思妤,台灣的民眾才能聽到工人們的聲音。

原本會以為,顏思妤在學生時代一定就常參與公眾事務,但答案卻令人意外。她說,其實她原本對公眾事務沒有任何接觸,但後來因緣際會到韓國NGO實習了一年之後,接觸到轉型正義等議題,才讓她回過頭來關心台灣的狀況。也因為有韓國職場的實戰經驗,才讓她的韓語如此流利。

接觸韓國民主議題,反思台灣現況

她實習的單位,叫做「光州五一八基金會」,名稱是取自1980年時,韓國民眾因參與抗爭運動而遭當權者全斗煥血腥鎮壓,最後導致多人傷亡的「518光州事件」。在實習期間,她和來自其他國家的實習生有一項工作,就是要輪流向韓國在地的高中生分享自己國家的民主化運動議題;當時,她就分享了二二八等事件。韓國高中生聽完她分享台灣的狀況,反思自己家鄉,而她則是接觸了韓國的議題,才開始了解台灣。

除了上述的帶學生、分享,其他時間做的也不是打掃或影印跑腿之類的工作,而是會被交代任務,和正職員工一起舉辦國際研討會或其他活動;這些事情有的繁瑣、有的則充滿挑戰;特別是當其他同事都忙不過來的時候,說話就會比較直接,雖然知道她是外國人,但仍會希望她能快速做出反應;當時剛從台師大地理系畢業不久的顏思妤,沒有走向教職,卻在異鄉經歷了完整的職場歷練。

韓國社會階級嚴明,職場歷練震撼

除了工作之外,下班後也依然能感受到韓國職場文化帶來的衝擊;顏思妤說,在韓國工作,最大的感觸就是「變得很會喝酒!」在韓國,因為年紀、職位的不同,人際間的階級差異是很明顯的,她舉例,有時候可能主管心血來潮說「晚上我請大家吃飯吧!」即使心裡想的是下班想休息,但在那種氛圍下,就是沒有拒絕的餘地;雖然她不是喜歡社交活動的人,但其他同事可能會質疑為什麼不跟他們去喝杯酒、聊聊天,因為他們覺得透過喝酒,才能進一步去談心。這一類的飯局,一個月至少會有兩三次。

雖然,自己身為外國人,偶爾可以有「不識相」的藉口,但她也告訴自己,為了跟同事親近,就是嘗試這一年就好;其實這對韓國人來說,也是長輩愛護晚輩的一種方式,而且有些工作上的眉眉角角,或是資深同事真正的想法,要在對方酒酣耳熱之際才會願意說出來,這對工作或語言上的學習,也是個很有效率的方式,甚至還會學到當地的方言。不過常喝酒畢竟對身體不好,所以回台灣之後就不太喝了。

當韓國Hydis工人來台抗爭時,顏思妤不只擔任翻譯,也和工人們一起開會、參與抗爭行動。工人團體的草根性較為濃厚,與著重轉型正義議題的光州五一八基金會相較之下,性質有很大不同,也讓她深深感覺到韓國與台灣工運差異帶來的震撼教育;其中最讓她印象深刻的,是他們有如軍隊般的決策制度。

沒有共識決!軍隊般的韓國工運

韓國的工會團體,主要可以分為一個企業內的工會、同一地區相同行業的同業工會,以及全國性的「全國總工會」;在抗爭時,他們彼此是合作的關係,主要還是以企業工會為主體,但總工會的意見仍頗有份量。然而,工會是沒有「共識決」這回事的,韓國的工運文化裡,基層沒有機會參與決策,所以像是抗爭的方案、強度、時間,都是上層決定。

顏思妤說,韓國總工會的人就曾經跟她說,「討論太花時間了!」,但這不禁讓人想問,若一切都由上層決定,那萬一出現失誤該誰負責?她的解讀是,更大的權力,帶來更多的壓力。在韓國的工運文化,為了顧全大局、為了讓運動的強度可以持續,即使犧牲自己的性命也是可以的。對她而言,這是很可怕的觀念。「運動應該是為了人,最後卻沒有了人;當事人成了工具,社運成了生產線」。

運動夥伴身亡,她也經歷生死交關

在Hydis抗爭過程中,工人領袖裴宰炯自殺身亡,更帶給她巨大的衝擊。「曾經我們經常一起吃飯、一起開會,然後他就突然不在了」,對其他晚輩Hydis工人而言,他就像是大家的父親,也正是因為裴大哥,才讓這些工人有抗爭的意識;然而這樣一位父親般的人物,對總工會高層的人來說,卻是一個「在運動中自殺身亡的個案」,這種輕描淡寫的冷靜,「讓我感到害怕」。

除了夥伴離去的傷痛,顏思妤自己也一度健康出了問題,經歷生死交關,覺得自己也有可能就這樣突然走掉。她說,生了一場大病,「我並沒有像一般人常說的,『我把一切都看開了』甚麼的,相反地,我卻感到一股『倦怠』」,對於韓國工人內部的組織文化,她無力去衝撞改變,而且不知道哪個時候,會不會又有夥伴離開了……這讓她感到疲憊。

和台權會夥伴相處,「真的很幸運!」

她說,相較之下,能在台權會與現在的夥伴朝夕相處,真的感到很幸運!台灣的社運圈,在決策上可以包容不同的聲音,她認為,這樣才會讓運動走得長久;她語重心長地說,「投入不一定換來成果,但至少在聲嘶力竭之後不該是失去得更多;高喊抗爭到底之前,更需要的是彼此珍惜,珍惜自己的人生,也為了在乎的人。」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