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2月5日 星期四

  最近有個蠻有趣的轉錄文章,說機器人(演算法?)開始代替報紙寫文章,一開始覺得有點恐怖,但再查發現似乎是指財經方面的新聞,公司營運,股票漲跌之類的,比較資料性的東西。另又指出某些體育新聞的文章產生也引入這種作法,我想比賽類的東西可能也比較是偏向資料,得分,打擊率,等等有數字或者說遊戲規則的東西。這類文章的產生也許由機器人去生產比較能減輕人類的負擔。

  我最近把facebook轉錄的文章當作新聞在看,已經甚少去看報紙雜誌或者電視等傳統媒體,有人說網路上的新媒體發展十多年之後也已經開始出現一些傳統媒體的現象,這個敘述也許是對的,但是如果以社群媒體的行為模式來說,被傳播的東西是人們閱讀之後的選擇,當然這在這一兩年漸漸不完全是事實,開始有些設計用各種方式會硬塞一些收了廣告費的東西丟到你的社群網頁頁面。回到機器人產生文章的部份,我們人類在看到機器人產生的的文章的時候,能否分辨他是不是人類產生的呢?我去看了機器人產生的財經報導,我發現我沒辦法,但我只看了一篇,如果他是很多篇然後重複了同樣幾個文章模組呢?我可能就會辨認得出來,就像前陣子流傳的標題或者文章內容產生器八成是「某某人做了某某是然後結果讓你驚呆了」之類,在facebook上重複被轉錄的量大到一種很噁心的程度,最後我只能自我訓練看到這種風格的標題不點閱也不轉錄,除非真的看到什麼很有興趣的。我發現我自己建立這種「標題歧視」之後,點閱這種自動產生的文章的機率很低。

  寫了一堆廢話,好像沒什麼講到「我」這個題目。前幾天決定重新開始寫這個blog,關於怎麼進行大概有點想法,說不上寫作計畫,就是平常把想到的一些題目或者想稍微想一下的主題收集起來,一個星期寫一篇,但是不打算寫成長篇大論或者是什麼很深的研究,我可能也沒能力做什麼很深的研究,預計是限定自己最短800字左右,不花太多時間在同一篇文章上,一個星期能夠出一篇為原則,想寫什麼就趕快寫出來,廢話很多也無妨。

  這兩天過了30歲生日,以一個不求甚解的人來說,懶得計較虛歲或實歲差那個一歲,所以也許是29歲不妨讓我就寫個30歲吧。一年前辭了做了三年多的工作,好像荒廢了很長的時間又好像有在做一些事情,只是很可惜,又跟之前在電子廠一樣,沒辦法很明白很詳細地把工作上的事情寫出來,我想也許大部分的工作都是這樣,有自己的營業祕密。有一陣子甚至覺得生活乏善可陳到連很簡短的日記都要中斷,事實上,去年大概有一個星期到兩個星期是沒有記錄的。跟「我」這個題目有什麼關聯性?我大概只能小小的承諾這個部落格是我在寫一些我覺得可能有趣的東西,而不是任何機器人在寫。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