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3月7日 星期四

我們拿甚麼征服世界?

【文/何宇軒】
李安近來再度得到奧斯卡獎肯定,不意外地又是一連串的「沾光」新聞。就以我任職的報社地方版來說,好幾個地區都在沾光,舉例標題如下:

台南:學長李安獲獎 (南)一中鼓掌85秒
台中:想和李安「合照」嗎? 快來市府
高雄:PI的救生艇 「鉚釘是畫的」
花蓮:東華授榮譽博士 李安婉拒
屏東:李安住過的客房 影迷搶入住



有些機構很明顯與少年Pi的奇幻漂流電影本身根本扯不上邊。這種成功了就捧上天、沾個光的現象屢見不鮮。

就如同王建民每一顆球都是必須為台灣而投、曾雅妮每一桿都是為台灣而揮,連電影本身也被寄予多少厚重的使命,背負著成為台灣之光的期待,藉由外人的眼光來肯定其成為台灣之光。

一般人看到了少年Pi的奇幻漂流在台灣取景、導演出身台灣,但是鮮少探討背後做事情的方式依然是徹底的好萊塢專業分工模式。如果有看過台灣的導演接受訪談,多少會提到貸款、抵押房子之類的經驗。好萊塢的導演是帶領大家的船長,而台灣國片導演還得兼任造船修船工人。

說到做事情的方式,就不得不提一部拍得步步維艱、土法煉鋼的國片:「賽德克巴萊」。

還記得當初「賽德克巴萊」從開拍初就一路傳出資金不足的消息,即使上映之後也僅是幾乎打平的狀況,甚至還一度有言論拿賽片與「那些年我們一起追的女孩」相提並論,大意就是覺得不應該拍攝耗資如此巨大的歷史題材影片,而應該在清新小品中找出路。


賽德克巴萊會花這麼多錢,其實也是台灣電影界資源不足的結果(在電影幕後花絮時常提到),包含機具設備以不夠完善、工作人員經驗不足,導致很多地方必須從頭摸索;還有像美術人員、動作指導的缺乏,因此必須遠從國外聘請等,都花了很多「學費」、冤枉錢在上面。


另一方面,面對這樣的言論,更是讓人感到心寒,因為很明顯是一種偏安、求穩定的心態。健康成熟的市場應該要能允許各種創作形式存在,而一個偏向特定口味的創作方向,到頭來只會衍生一堆山寨作品或是山寨橋段。回想一下艋舺、海角七號成功之後,知名國片是否多少都會出現具黑道背景的人物?一定有閩南語方言為主體的笑點?

倫敦奧運的開幕式,英國人用007、哈利波特展示了軟實力,然而在軟實力親切的背後,卻是硬底子基本功的軍力展示。而我們還在幻想靠電音三太子以及珍珠奶茶,就能征服全世界嗎?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